无锡仲裁委员会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仲裁动态 > 信息动态

信息动态

“仲裁新法锵锵谈”首场研讨会成功举办:以聚焦与务实,锚定程序正义的基石

作者:wxzcwadmin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30 16:43     来源:     选择阅读字号:[ ]     阅读次数:

  2025年9月29日,由无锡仲裁委员会等多家机构联合主办的“仲裁新法锵锵谈”系列研讨首场在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成功举行。本次研讨摒弃“大而全”的泛泛之谈,聚焦于“仲裁保全”与“适当送达”两大程序性问题,为参会者讲了实用干货,还戳中了痛点。

  一是深度聚焦,于精微处见真章。

  在仲裁实务中,保全与送达虽为“程序”,却常常成为决定裁决生死、影响当事人权益的“实体”关键。本次活动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痛点,进行了深度挖掘。

  上半场“保全专题”:从新法修订的“谁来定、定什么、影响谁”三个维度切入,一直深入到立案阶段“暂缓送达”以保障保全效果的战术细节,乃至保全担保费是否支持的激烈讨论,展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完整逻辑链条。

  下半场“送达专题”:从国内实践到司法审查案例出发,层层剖析,将法院的审查逻辑、实践中高频出现的程序瑕疵、直至2023年裁决被撤销的典型原因一一呈现,如同进行了一次严谨的“程序合规体检”。

  这种“小切口,深挖掘”的方式,让参会者得以跳出碎片化知识,构建起关于这两个关键程序的系统化、可操作的认知框架。

  二是务实导向,从规则到落地的无缝衔接。

  本次活动的另一大亮点是其强烈的务实色彩。讨论始终围绕“如何做”展开,充满了“干货”与“实操性”。

  清单式指引:演讲嘉宾不仅解读法条,更提供了诸如“立案阶段送达信息确认清单”、“保全资料递交与跟踪流程”等可直接借鉴的工作方法。

  真实案例解析:无论从丹麦案例的详细分析,还是国内因“公告期限过短”、“合并寄送文件”等细节导致裁决被撤销的实例,都让规则的警示作用变得无比真切。

  前瞻性建议:针对新《仲裁法》的修订内容及各仲裁机构规则中“电子送达优先”的趋势,活动给出了在合同缔约、立案、办案全流程中如何提前布局、规避风险的具体建议。

  一位与会的企业法务负责人感慨:“这次活动解答了我们日常工作中关于‘邮件送达是否有效’、‘地址变更后怎么办’的具体困惑,提供的工具和方法下周一就能用上。”

  三是真实讨论,不回避争议与难点。

  本次活动营造了坦诚、专业的交流氛围,不回避实务中的争议与灰色地带。在谈到因财产保全引发暂缓送达需求问题时,现场呈现了“实务需要应支持”与“是否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”的两种鲜明观点,这种碰撞激发了与会者的深度思考,真实反映了仲裁实践中的真实问题。

  这种“不走过场”的真实讨论,正是当前仲裁实务界最为珍视的价值。它意味着活动组织者与演讲嘉宾对听众专业判断力的尊重,也体现了致力于共同推动仲裁实务进步的诚意。

  “仲裁新法锵锵谈”的首场活动,感谢所有参会者的热情参与和智慧贡献!